2007年5月10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农家门口的警务室不输给城里的
杭州萧山区做强农村警务室,案件因此少了许多
本报记者 曹志男 文 陈立波 摄 通讯员 胡早玲 高宾琪

  调解室、办证室、综治办和护村队,在如今杭州萧山区农村,这些已成为基层警务室的“标准配置”。截至今年4月初,萧山区已建成111个这样的农村警务室。作为“大警务”战略之一的农村警务建设,和市场警务、企业警务等各类警务站一起,为萧山编织了一张平安大网。2006年,萧山农村地区的年发案数增幅,在连续几年同比下降的基础上,实现了负增长。

  一支夜巡队  贼难下手
  “这几天晚上我们会多注意点,说不定那家伙还会下手偷车。”昨天上午,当记者来到萧山宁围镇盈一村警务室时,村夜巡队队长朱镜友正和民警说着夜里发生的事。
  昨天凌晨2点多,朱镜友带着3名夜巡队员,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村里巡逻。当他们来到209号村民家附近时,发现围墙外孤零零地停着一辆电动自行车。“肯定有小偷!”凭着职业敏感,他们加快步子赶了过去。这时,贼骨头见情况不妙,仓皇逃走。“幸亏你们来得及时。”209号村民心有余悸地发现,他家的大门和自行车库都已被撬开了。
  记者了解到,在萧山农村,通过农村警务室整合各类防控人力资源而组建成的专(兼)职巡防队伍,已有632支4944人,基本实现了对重点道路、重点部位的全天候覆盖。

  一进警务室  矛盾化解
  前不久,盈一村村民老徐造房子,一名外地工人受了伤,双方因赔偿金问题闹起了纠纷。于是,老徐和受伤工人的家属走进了警务室。按照老徐的话讲,“我们都相信警务室”。
  “我们马上介入了调解,一方面按照相关法律罗列赔偿标准,一方面安抚双方的情绪。”警务室民警胡连明告诉记者,在他和村治保主任周建成的调解下,双方最终心平气和地签订了调解协议。
  “村里有了警务室,民警来到家门口,不仅安全有保障,而且遇事也有信得过的人给调解,你说我们能不安心吗?”如今,这句话成为萧山农村村民对农村警务室的评价。
一打完电话  信息备案
  “您好,这里是萧山公安电话申报系统……来人登记请按1,人走注销请按2……”这个由萧山区公安分局自行研发的“出租房屋房东免费电话申报系统”,作为管理流动人口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已在杭州市范围内推广。
  今年58岁的徐大妈是宁围镇新华村村民,家中有一幢三层楼的民宅,一二楼用于出租。徐大妈告诉记者,以前要把房客信息送到派出所去,费时费力,现在只要打一个电话就行了,真方便啊。
  “这是我们分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、深化农村警务推出的一项特色举措,提高了信息采录时效性和信息处理及时性,而这对有效进行治安管理非常重要。”户政科科长颜丽告诉记者。